紫璇幽梦

发布于:2天前

初二年生物如何判断隐性性状?

妹妹是一名初中生,学习生物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判断隐性性状,在线问初二年生物如何判断隐性性状?


分类:初中

1个回复

1、定义区分:

显性特征:一对具有相对特征的纯亲本进行杂交,子一代为杂合体。相应的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对表现出来的特征有明显的影响,而另一个暂时没有表现出来。亲本的特征是显性特征。

隐性特征:当两个具有相对特征的纯合亲本杂交时,子一代没有出现的亲本特征。

2、判断方法:

(1)定义法

一对具有相对特征的纯种亲本杂交,子代表的特征称为显性特征,另一种隐性特征称为隐性特征。在用定义法判断时,一对具有相对特征的亲本必须满足纯种的条件。

(2)性状分离法:

特定特征的个体自交,或者一对具有相同特征的亲本杂交,不仅出现了与亲本相同的特征,还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新特征。这种现象被称为特征分离,与亲本相同的特征是显性特征,新特征是隐性特征。而且显性特征:隐性特征=3:1。

(3)性状分离比法

根据基因分离定律,在性状分离现象中,子代显性与隐性性状的分离比应为3∶1,故在子代3∶1在性状分离比中,占3/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,占1/4的性状为隐性性状。

(4)假设法

假设可以在无法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判断时进行。

也就是说,假设(假设1)某个亲本的性质是显性(隐性),按照假设的条件计算。如果不符合事实,假设1不成立,可以判断亲本的隐性;

如果与事实一致,应再次假设(假设2)另一本书的性质为显性(隐性),根据假设的条件计算是否与事实一致。如果与事实不一致,则意味着最初的假设(即假设1)已经成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