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载此文档

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(人教版) 必修4 第19课 课时1 世界的物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.docx


高中 高一 上学期 政治 人教版

1340阅读234下载12页2.01 MB

下载提示
  • 1.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,本站提供全文预览,预览什么样,下载就什么样。
  • 2.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、原创者。
  • 3.下载的文档,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。
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
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(人教版) 必修4 第19课 课时1 世界的物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.docx
文档介绍:
第十九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
课标要求1.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,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。2.表达无神论立场。3.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、实事求是的态度。

课时1 世界的物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
核心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
1.物质概念
(1)准确把握物质的内涵
(2)弄清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
哲学上的物质概念
具体的物质形态
区别
特性
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
除客观实在性以外,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
存在状态
不生不灭、永恒存在
有生有灭、暂时存在
联系
①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;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,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,就没有了物质
②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,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。同样,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,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
提醒 运用《逻辑与思维》中的知识准确把握概念的知识,理解物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。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。
2.世界的物质性
(1)自然界的物质性
原理
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。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,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
方法论
要尊重自然,保护自然,与自然和谐共生
(2)人类社会的物质性
(3)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
依据
从起源看
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。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,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
从生理
基础看
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,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,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,意识是人脑的机能
从内容看
不管什么样的意识,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(主观映象),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,形式是主观的
结论
物质是本原,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,物质决定意识,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,使主观符合客观
(4)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
原理
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,人类社会的产生、存在、发展及其构成要素,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,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。因此,世界是物质的世界,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
方法论
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,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,反对一切有神论
1.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。
纠正: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、一般与个别的关系。
2.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。
纠正: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。
3.意识是大脑的机能。
纠正:意识是人脑的机能。
4.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的反映。
纠正: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,有正确与错误之分。
考向一 世界的物质性
典例1 (2021·浙江6月选考)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,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、积极行动。中国提出碳达峰、碳中和气候行动目标,提振了国际社会信心,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重要贡献。这表明(  )
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
②人类社会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整体性
③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
④气候治理规律比气候变化规律更难掌握
A.①② B.①③ C.②④ D.③④
答案 A
解析 材料未体现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,故③不选。材料未体现气候变化的规律难以掌握,而且气候治理规律与气候变化规律二者无法比较哪一个更难掌握,故④不选。故本题选A。
变式1 “冬奥冰”不简单。和传统制冰方式相比,北京冬奥会使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,可以保证冰面温度恒定,冰面质量更优,满足了不同比赛项目对冰面温度、厚度的不同需求,而且没有污染,碳排放量接近于零。“冬奥冰”的制作(  )
A.说明实践取决于认识,人能够创造出新物质
B.运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,抛弃传统制冰方式
C.坚持绿色办奥理念,实现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
D.将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,满足不同比赛项目需求
答案 C
解析 实践决定认识,不是认识决定实践;物质是永恒的,应该是人能够创造出新的物质具体形态,A错误。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对原有事物既肯定又否定、既克服又保留,而不是完全抛弃,B错误。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,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,D错误。
易错提醒:误认为人能够创造出新物质。物质是永恒的,是不能被创造和改变的;人能够创造出新的物质具体形态。
考向二 意识的本质
典例2 (2021·湖北高考)湖北武汉素有“九省通衢”之美誉,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,触景生情,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,如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”“鄂渚轻帆须早发,江边明月为君留”等。这表明(  )
①意识的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
②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
③意识是社会
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://shijuan.bangtifen.com转载请标明出处.
相关文档